【開館時間】週三~週日9:00-17:00 (週一、二休館)
【聯絡電話】02-2808-2995 【電子郵件】mangrove20110301@gmail.com

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

白額高腳蛛

白額高腳蛛,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
俗稱:高腳蜘蛛、大蜘蛛、  犽(ㄌㄚˊ ㄧㄚˊ)

體長15-30mm,體色褐色,常出現於住家的牆壁、浴室、櫥櫃等隱密的地方,為徘徊性的蜘蛛,不結網棲息野外的個體白天躲在樹洞、樹皮、石縫裡,夜晚活動,為常見的種類。牠們會捕捉蟑螂,是蟑螂的剋星,比什麼殺蟲劑都有效喔!

 8月出現在廁所門口的地板

特寫

薄翅蟬

薄翅蟬,學名Chremistica ochracea
體長 24~30 mm

中型蟬,頭部的寬度長於胸長寬,頭部略呈三角形狀,複眼大,淡褐色,兩眼間具單眼3顆,頭部前緣有一條明顯的黑色邊線。本種體色有綠色或橙色兩型,顏色鮮豔,又加上前後翅透明如羽衣般十分秀麗,故又有羽衣蟬的別號。
本種廣泛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,夜晚有趨光性,成蟲於 4- 9 月出現,本保留區則集中出現再7-8月,叫聲「ㄍ一-------」輕脆悅耳。若蟲於地底生長,以樹根汁液為食,羽化前鑽出地面爬到樹幹或草叢羽化,羽化在夜間進行,天一亮就飛到叢林裡,成蟲壽命很短,大約2-4週,以樹液或露水為食。

 橙色型1

橙色型2

小蟪蛄


小蟪蛄 Platypleura takasagona Matsumura, 1917 

[特有]

體長約 23 mm


外觀與蟪蛄相似,但本種體型較小,體色較淡,體背及前翅皆覆有銀灰色鱗毛,頭部淡綠色或淡灰褐色,兩眼間具黑色的橫紋與縱斑,前後翅具雲狀斑紋,與蟪蛄相比,本種前翅下緣的2排斑點較小,透空的區域較多。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、中海拔山區,常集體棲息於相思樹、樟樹、楓香等喬木,成蟲出現於 4- 8月,鳴聲細小,在牠的活動期間,常可在步道旁的相思樹上發現。

 兩隻ㄧ起出現

 小蟪蛄1

小蟪蛄2

草蟬



草蟬,學名Mogannla hehes
體長約 14~17 mm

草蟬的體色多變,有綠色、黑色、黃褐色,綠褐色等,其中以綠色最常見。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成蟲活動期約為每年48月間,常棲身於草叢,會產卵在禾本科植物上,幼蟲孵化後鑽入土裡面生長,約要一年時間才會爬到地面羽化,雄蟲會鳴叫,叫聲尖細「ㄗ----」音清脆悅耳,成蟲壽命約2- 4個星期,只吸食樹汁、草莖汁液與露水。

葉蟬個頭不大喜歡在葉面上高聲鳴唱,只要循著牠"-ㄗ-"
叫聲仔細找就可以發現牠的蹤跡

黃星天牛



黃星天牛,學名Psacothea hiraris
體長約 20~28 mm

成蟲出現春夏兩季,普遍分布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區。夜晚具有趨光性,幼蟲以桑科植物為寄主在步道旁的構樹上常可見到

 飛進館內的黃星天牛(觸鬚很長唷)

側面特寫

茶胡麻天牛



茶胡麻天牛,學名Mesosa perplexa
身長約 12~16 mm

體背褐色具黑色的星點斑紋,翅鞘中間有一條寬大的灰白色橫向斑紋,觸角各節具白斑。本種又稱褐翅星斑天牛,為常見種,體背上的斑點模仿樹皮,保護色良好,在步道旁偶可發現。

停在黃槿葉子上的茶胡麻天牛

星天牛



星天牛  學名:Anoplophora malasiaca
體長:26  - 37mm

成蟲活動期約在每年5-7月,生活在平地到中海拔山區。成蟲夜間有趨光性,幼蟲危害柑橘、柳樹等植物,亦曾發生過危害水筆仔紅樹林的紀錄。

常出沒於木棧道

高砂熊蟬



高砂熊蟬,學名  Cryptotympana takasagona
身長約 40 mm

體色黑色,剛羽化個體身上佈滿金色細毛;上翅透明,前半部翅脈為綠色。成蟲出現在59月份,鳴叫聲響亮生活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。

 全身照

常於楓香樹幹上發現牠的蹤跡

斑角蔗蝗



斑角蔗蝗,學名  Hieroglyphus  annulocornis
身長約 45~55 mm


台灣大蝗



台灣大蝗,學名   Chondracris  rosea
身長約 60~75 mm

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蝗蟲,成蟲在秋季出現的數量最多,主要棲息的環境為平地到低海拔,尤其在山區道路特別常見。夏末秋初時在紅樹林的步道週遭亦經常可見到牠的身影。

嘴部特寫 

全身照

寬腹螳螂

寬腹螳螂,學名Hierodula patellifera
身長約 50~70 mm

寬腹螳螂體色多為綠色或黃綠色,腹部特別寬大,在上翅中央兩側上通常有白色小點,成蟲在春秋兩季均可在紅樹林週遭發現,本種主要分布在平地或低海拔山區,都市公園,安全島栽植的樹木也有機會發現。

全身照 

 牠想躲起來看這邊

大螳螂

大螳螂,學名Tenodera aridifoliia
身長約 70~90 mm

大螳螂為台灣產螳螂中體型最大的一種,體色綠色或褐色,通常以綠色型較為常見。成蟲出現在春、秋兩季,多分布在低山帶及平地樹林草叢間,以各種小昆蟲為食。

7月的某天出現於館外走廊




台灣粗腰尺蛾

台灣粗腰尺蛾

常出沒於牆角

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

青蟳

青蟳   

學名:Scylla serrata


鋸緣青蟳,簡稱蟳,別名紅蟳,主要分布在紅樹林沼澤間及河口,會挖掘洞穴居住,洞穴頗深,為肉食性蟹類,遭遇危險時,會用泳足以「後掘式」的挖洞方式向下掘沙躲避。


等待許久終於出洞照



斯氏新脹蟹

斯氏新脹蟹
學名Neosarmatium smithi
最大甲寬約40mm


斯氏新脹蟹在關節接點處及大螯都呈現紅色,主要以紅樹林落葉為主食,數量多時能將整個紅樹林落葉「掃」個精光,是紅樹林生態系中非常重要的初級消費者之一。進食時會用大螯夾住落葉後會迅速拉回洞裡。洞口成圓筒狀,在出口處有一些有水溝狀的延伸構造,洞穴有複雜的分叉。動作敏捷快速,對環境中的光影及振動警覺性很高。



剛出洞的斯氏新脹蟹

躲在洞內的斯氏新脹蟹

 整隻出洞的斯氏新脹蟹

兇狠圓軸蟹

兇狠圓軸蟹
學名Cardisoma carnifex
最大甲寬約100mm


兇狠圓軸蟹是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陸蟹,夜行性,大雨後常可以看見,分佈於潮水淹不到的陸地,草澤地勢較高處,灌木叢或防風林底部,會在其洞口建築湮囪狀的土堆,洞穴最深有一公尺半的記錄,雜食性。



木棧道上可以觀察其洞穴

小心翼翼探出半身

 全身照,這邊最大隻的螃蟹-兇狠圓軸蟹

近親擬相手蟹

近親擬相手蟹
學名Parasesarma affine
最大甲寬約25mm

生態照

近親擬相手蟹主要分佈河口高潮線附近河岸邊,紅樹林外緣及藤蔓邊。,是雜食性蟹類。又名緣木隱蟹,會在紅樹林根部及土堤邊挖洞或爬到樹幹、堤岸上棲息;雜食性,凡腐葉、藻類、動物性腐肉皆食,也會捕食甲殼類、蠕蟲類等。

背甲照

雙齒近相手蟹

雙齒近相手蟹
學名Perisesarma bidens
最大甲寬約30mm


雙齒近相手蟹螯足前端呈紅色、黃色、紫色,前側眼緣具有兩個銳齒,齒間缺刻深。喜歡生活在河口地帶高潮線的岸邊、紅樹林外緣或樹幹及枝條上,雜食偏肉食,除了撿食落葉外,常可見其捕食同類或其他螃蟹。四對步足指尖尖銳,當朝水漲過棲地時,常可見到牠們爬上紅樹林躲避潮水。

 吃水筆仔苗

爬樹照